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信息

中心领导
中心领导

李安晋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主任


中心领导

张瑞革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


中心领导

李雪英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


你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故居新闻 > 新闻详情

“时代小先生”活动背景介绍

  一、“小先生制”的提出

  上世纪3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从当时中国国情出发,针对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次提出“小先生制”,开展以“即知即传人”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他创办学校,选拔有特殊才能的难童,培养“追求真理的小学生,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小先生制”影响广泛,各地大力推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形成了一些理论成果。冯玉祥还曾经为《小先生制》(潘一尘著)一书题写了书名。

  二、宋庆龄试验、示范“小先生制”的成果及论述

  1946年8月,宋庆龄为陶行知题词“万世师表”。是年起,宋庆龄一直通过她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开展“小先生”活动,为此倾注了许多心血。作为宋庆龄本着“试验性、示范性”原则开展少年儿童教育工作的载体,“小先生”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48年,宋庆龄在致友人的信中自豪地说:“已培养了300多名‘小先生’”,“受惠儿童已达15000人”。她指出,“这确实是在为中国培养未来的民主领袖,并以尽可能快的方式传播文化,正符合我国最大的需要之一”;“通过小先生制,我们相信,我们正在提供一种方法可以训练许多未来的领袖--那些关注并实行改善全国同胞生活标准工作纲领的人。”仅《宋庆龄书信集》中收录的她的相关论述就有数十处之多。

  1949年,上海迎接解放时,儿童福利站的“小先生”们也组织了宣传队,高唱着《我们的队伍来了》奔向街头,欢迎人民解放军。同年12月11日,宋庆龄在亚洲妇女代表会议上发表讲话,发出了展开“小先生”运动以扫除文盲的号召。后来,“小先生”活动与党领导的少年儿童工作结合起来。

  三、“小先生”活动目前在全国教育界的研究与推广

  “小先生制”理念和实践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中,增加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实践一节,其中包括“小先生制”考点。

  在教育界,“小先生制”的理念得到了长期深入广泛地贯彻。在全日制教育和成人教育领域,以及语文、数学、心理学等各学科,都有教师在积极实践“小先生”的理念,以把握教育规律,提高学生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相关的经验总结文章也不断见诸于各级各类报刊。

  在上海,自1994年以来开展了“当代小先生”评选活动,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该项活动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少先队上海市工作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少工委办公室、少年报社《时刻准备着》编辑部承办。活动提倡全市四、五年级少先队员争当“孺子牛”、“水中鱼”、“智多星”、“小火箭”和“领头雁”,以民主推荐为原则,通过个人自荐和中队推荐,在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与竞赛,优胜者须经学校公示后,推荐至区(县、局)测评,最后由市少工委成立专家评审团进行综合评审,评出百名“上海市当代小先生”,终评结果通过相关媒体向社会公示,并举行表彰大会。活动开展17年来,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上海青少年纷纷以名列百名小先生为荣。

  中国福利会也开展了“小先生”系列活动。例如,2009年5月23日,在中福会少年宫浦江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浦江少儿学做当代“小先生”活动。当天,解放前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福利站时期的“小先生”及100位上海少年儿童代表参加,科技“小先生”、世博礼仪“小先生”、舞蹈“小先生”分别展示才艺,后续还开展了“小先生”游览新上海活动、“当代小先生实践体验活动”、“小先生”主题征文活动等系列活动,以此继承和发扬宋庆龄全心全意为广大贫苦儿童服务的伟大精神,学习老一辈“小先生”不怕困难、乐于奉献、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为当代少年儿童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榜样。

  由此可知,“小先生”这一名称本身具备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