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信息

中心领导
中心领导

李安晋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主任


中心领导

张瑞革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


你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故居公告 > 新闻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 文博事业发展规划(2023—2035) (2023年12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发展规划,全面落实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工作部署,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以下简称“故居”)事业高质量发展,编制2023—2035年故居文博事业发展规划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和关于文博工作重要指示,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宋庆龄伟大光辉的业绩,为继承发扬宋庆龄崇高精神而工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

始终坚持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故居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向前。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保护好革命和历史文物,讲好宋庆龄的故事,传承历史文脉,推动文化、文物保护利用成果社会共享。

3.坚持服务大局。

坚持自觉肩负继承和弘扬孙中山宋庆龄伟大精神的重要使命,紧紧围绕“和平、统一、未来”三项宗旨,积极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推动基金会事业发展中发挥作用、体现价值。

4.坚持改革创新。

始终坚持把握时代性主题根本要求,把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时代关切出发,努力挖掘和展示宋庆龄生平事迹的时代内涵,故居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5.坚守安全底线。

不断强化保护意识、完善保护制度、落实保护措施,开展经常性的隐患排查治理,补齐“短板”、堵塞漏洞,确保革命文物和历史文物古建安全。

(三)发展目标

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高标准服务、高素质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全面提升,故居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为践行“和平·统一·未来”宗旨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为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岗位设置与队伍建设等。

(一)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

1.法人治理结构完善。

博物馆决策管理民主化、科学化、透明化。以故居理事会形式进行决策咨询,以故居监事会形式进行有效监督,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有效。

2.故居章程与发展规划科学规范。

制定故居章程和故居事业发展规划。故居发展规划符合自身定位、宗旨,既能体现作为基金会直属事业单位对“和平·统一·未来”宗旨的支撑保障,又能体现故居自身作为文博机构的专业基础,体现高品质、特色化、差异化方向,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年度工作计划符合发展规划要求。

3.古建园林保护利用科学合理,环境整洁美观。

建筑功能区块布局合理,自成系统。古建园林保护利用科学合理,园林环境整洁、美观、舒适,绿化率高。原王府花园维护完好,庭院土山绿植覆盖,由后海引入的活水清澈洁净,绕园一周水道通畅按照专业要求保护和修缮宋庆龄生前居住的两层小楼主体建筑,保护和修缮濠梁乐趣、畅襟斋等草坪平整美观,旗杆完好,2号国旗定期更换科学保护园内古树,对凤凰国槐、西府海棠等进行重点保护。文物库工程改造提升完成,按照设计要求发挥应有功能

5.财务管理规范。

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并有效实施, 有充足的事业经费来源和保证。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改进管理实质性挂钩,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争取多渠道、来源稳定的社会资助。

6.安全保障有力。

按照要求落实完善的安全防范系统,风险部位落实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保卫工作与故居相适应,人员配置齐全,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措施得当,记录齐全。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备可行。

消防组织健全,责任明确,管理制度完善,处置各类火灾的应急预案完备可行;消防设施、设备完善,防雷装置安全有效,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定期组织演练,设备操作熟练规范。

公共安全制度完善,应急预案科学、规范;安全出口、疏散通道通畅,标志醒目;应急照明和救生等设施设备完好;重大活动和人流高峰期间有应急医护人员。

7.信息化建设与时俱进。

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接入、网络安全、终端和配套设备等)建设完备,适应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基本要求。具有一整套适用于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的业务系统,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撑故居业务流程,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

(二)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

1.藏品管理科学规范。

藏品资源与故居的宗旨、使命相符,形成完整的体系。藏品总体价值特别珍贵,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一类价值具世界意义,对其世界意义有深入研究和具体说明。

有适应故居藏品状况、功能完善的藏品数据库。长期开展藏品征集,征集政策和范围与故居宗旨使命相符,征集制度规范,组织专家鉴定,征集渠道多样、经费充足、使用合理、效果良好。

藏品管理制度完善;藏品入藏手续齐全、资料完整,藏品总登记账清晰,账物相符;分类账准确合理,编目科学详实;藏品档案记录规范,新入藏的藏品及时建档备案。

2.文物库房和修复满足需要。

库房面积满足收藏需要;库房管理制度完善;库房设施、设备齐全,藏品存放环境达标;藏品提用手续齐全,进、出库记录完整;藏品存放科学、合理、规范; 三级以上藏品均配备有符合要求的装具,一级文物和其它易损易坏的珍贵文物有专柜或专库存放,并由专人负责保管;根据藏品质地控制温湿度,照明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库房整洁,空气质量和照明设施达标。

加强藏品保护修复,设立专门场所、购置专业设备开展日常修复,与有关文博单位建立藏品保护修护业务合作关系,确保故居全品类文物可以及时修复;文管专业人员具备资质,藏品修复保养程序科学规范。

3.学术研究基础扎实、成果丰硕。

建设资料完备的图书资料室,夯实研究基础;系统收藏宋庆龄研究相关图书、中外文学术报刊和音像资料;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不断增强故居(研究中心)的学术影响力;高质量完成基金会委托的研究课题,视情况承担其他国际合作项目和科研课题;承担基金会交办的研究任务,编撰出版高质量的书刊。

定期举办国际、国内学术活动,编辑出版论文集;专业技术人员能够高质量完成相关专题展览、讲座等任务,鼓励在学术会议和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完善研究成果共享和转化机制。

(三)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

1.影响力深远广泛。

故居品牌标志的运用全面、恰当;宣传计划与年度工作计划同步,全国性媒体经常报道故居动态,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年观众30万人次以上,年均增速与全国博物馆观众增速保持一致。

主动融入属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年均开展社区活动、定点帮扶等活动不少于20次;积极参与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博物馆学会等各类博物馆行业组织,参与8+名人故居纪念馆等文博场馆联盟和馆际交流平台,并发挥一定的引领作用。

与主题相同、藏品相关的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馆)之间建立密切关系,依托联席会议等机制平台,加强在文物藏品、专题展览、青少年活动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从自身实际出发为中小馆提供对口帮扶、协同发展。

2.展示教育水平高。

展厅和原状陈列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照明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展柜内微环境适宜展品保存。基本陈列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策划方案科学,经过专家论证;内容研究深入,展品组织得当,文字说明准确生动;展览设计准确表达陈列主题,艺术感染力强;图片和展品配文字说明,科学规范;具有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进行内容和展品更新;具有很高的社会美誉度。

采取多种合作模式,经常举办原创性、有全国性影响力的临时展览;承办服务民间外交、港澳台工作大局的特色专题展览,举办出境展览或引进外展;临时展览主题注重观众调查,筛选过程引入观众需求因素,有完善的前期策划和宣传方案,展览的社会效益好,兼顾经济效益。

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文化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秉持宋庆龄“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理念,发挥故居实践育人作用,抓住纪念日节日契机,举办在宋奶奶生活过的地方过六一等活动,打造“时代小先生”项目品牌;挖掘展示故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基金会民间外交、港澳台交流搭建特色平台,打造“海棠文化节”等活动品牌。

社会教育工作人员素质高,设有专门的教育服务区,工作方案完善,具有针对党员、青年、女性、民主党派等不同观众群体的教育方案;建立共建单位,推动宋庆龄生平展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工厂进社区进农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基地建设。

讲解词的语言有两种以上,实现分众化讲解;定期义务讲解,现代化自助语音讲解设备运行良好;为外国观众、港澳台同胞提供高质量、个性化讲解,高质量完成基金会交办的接待任务。

3.公众服务质量高。

“故居之友”组织,人员结构合理,依照章程定期开展活动。发挥宋庆龄事业的独特优势,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为志愿讲解提供优质平台。

每年开放时长240天以上,在具备条件和安全保障前提下探索夜场开放、错时开放;向未成年人、残疾人免费开放,日常免费和优惠措施向社会公示;青少年观众人数占观众总人数的比例较高;对入园观众进行科学统计,科学测定和管理承载量。观众调查制度健全,调查方法多样,调查成果充分运用。

交通便捷,故居出入口处道路通畅,有无障碍通道,引导标识科学合理、清楚美观;售票验票便捷,采用现代最先进的方式;参观线路合理顺畅,导览资料制作精美;观众服务中心位置合理、设施齐全、服务热情;提供物品寄存、轮椅借用、餐饮设施,观众休息设施和卫生设施布局合理、满足需要,设施设备标识清楚。

故居网站质量高,设计简洁大方,界面友好,互动性强,内容丰富、更新及时,支持两种(含)以上语言;设有互动式或参与式的多媒体文化、科普、教育服务设施,服务有特色、质量高。

文创产品特色突出,种类丰富,制作精美,销售情况好,有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授权制度规范,探索与文化、科技企业联合开发利用数字资源。

(四)岗位设置与队伍建设

1.岗位设置结构优化、梯次合理。

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较高。根据人事部有关规定,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专业技术岗级梯次合理。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有关规定,一、二、三级博物馆的专业技术岗级岗位比例分别按不超过40%、35%、30%控制。

2.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高。

高、中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文化程度,具有文博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主要管理人员在接受基金会系统培训的同时,还应具有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委托或认可的干部培训经历并取得结业证书。

拥有文物博物、历史、教育、英语、传媒等与故居核心业务关系密切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具备专题展览、活动的策划实施能力,能够承担专题讲座,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中级以上人员人均每年在期刊、报纸或会议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

3.加强素质培训和管理考核。

员工考核、培训制度健全,人员、经费落实到位,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效果良好,强化上岗人员岗前培训管理。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到100%,有相应证书。

提升职能部门管理水平,增强工作统筹管理能力,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破除制约发展的障碍和瓶颈。有科学的员工考核、奖励制度并有效实施。

4.坚持“开门建故居”。

不断加强社会化管理水平,坚持“开门建故居”。依法依章程开展故居理事会工作,吸纳和联系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参与故居决策咨询。发挥故居监事会作用,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监事的知情权,对故居财务和业务进行有效监督

依托故居学术委员会,组织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审议评定、学术咨询、人才培养等工作,不断提升学术研究的综合实力。加强“故居之友”组织机构建设,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激发故居志愿者积极性,建设素质高、规模大、相对稳定的志愿讲解队伍,成为安检、咨询、巡视等各岗位延伸的工作手臂。

三、实施保障

(一)加强政治学习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基金会重要贺信精神,自觉践行“和平•统一•未来”宗旨,为基金会“深化对外民间友好合作,致力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提供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撑。

(二)坚持党的领导

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故居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始终坚持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基金会中心工作,切实发挥文博职能,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促进故居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坚守安全底线

强化纪律规矩意识,加强和规范请示报告工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提高思想站位,坚守安全这个故居事业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是“1”、其他都是“0”的意识,落实安全责任。

(四)培育机构文化

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培育“忠诚、奉献、实干、创新”的机构文化,发挥工青妇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汇聚起故居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